輕量化是未來AR眼鏡的發展趨勢,為了縮減尺寸,AR眼鏡廠商嘗試了多種方案,長期來看Micro LED光機在小型化上更有優勢,但現階段LCoS光機的圖像表現更好。在CES 2023期間,DigiLens、Lumus、Vuzix、OPPO、Avegant也展出了不同的輕量化AR方案。
近期,AR/VR光學專家Karl Guttag根據自己在CES 2023上的體驗,總結了一些值得關注的Micro LED/LCoS+光波導的AR方案,并對兩種光機在尺寸、圖像、效率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對比。本文篇幅較長,主要討論了以下幾個關鍵點:
◎ Micro LED和LCoS光機尺寸對比;
◎ Micro LED和LCoS圖像質量對比;
◎ 反射和衍射光波導圖像質量對比;
◎ 陣列光波導、衍射光波導+Micro LED的效率對比;
◎ Micro LED和LCoS效率對比;
◎ 眼鏡外形可行性。
AR原型匯總
1)Vuzix Ultrallite與OPPO Air Glass 2
Ultralite和Air Glass 2均為雙目AR一體機,采用JBD的單綠色光機(分辨率640x480)。兩款AR眼鏡的外觀、圖像質量、分辨率足夠接近,重量也差不多在38g左右(包括鏡框、處理單元、通訊模組、電池)。Air Glass 2還包括了麥克風和揚聲器,可支持語音轉文本、接打電話等功能。
Ultralite采用Vuzix自研的衍射波導(玻璃材質),可實現約30°FOV,3000尼特亮度。而OPPO則采用樹脂材質的光波導(可配處方鏡片),以及和Meta Bounds聯合開發的Micro LED光學引擎,可實現27°FOV、1400尼特。Guttag指出,這是他第一次在可量產的AR產品中看到樹脂光波導。
2)Lumus Z-Lens
Z-Lens配備了2Kx2K分辨率全彩LCoS光機,FOV可達50°,顯示面積是其他AR頭顯的3-4倍,因此輸出的光也要相應增加,像素總量相當于DigiLens Argo的4.5倍,Vuzix Ultralite、OPPO Air Glass 2的13倍以上。
Z-Lens為分體式設計,不能獨立運行,主要是為了展示顯示能力,并未內置電池和處理單元??梢詫⑺醋魇且环N面向OEM廠商的AR參考設計。
3)DigiLens Argo
DigiLens Argo搭載了全彩LCoS光機(1280x720分辨率),該AR原型搭載了SLAM相機、GNSS、Wi-Fi模塊、藍牙模塊、4800萬像素彩色相機(支持像素binning)、語音識別模塊、電池、CPU等部件,功能比Air Glass 2、Ultralite、Z-Lens更多。
DigiLens將向AR品牌、OEM發售Argo參考設計,同時也會發售光波導光學模組。
相機實拍圖像
Guttag利用單反相機(OM-D E-M5 Mark III+17mm鏡頭)拍攝了四款AR眼鏡的實際顯示效果,照片中也體現了不同方案之間的顯示面積差異。Lumus Z-Lens具有更大FOV、更高分辨率,在高亮度下色彩均勻性更好。此外,Z-Lens的陣列光波導搭配Micro LED在光效上有優勢。
盡管LCoS光機在顯示大面積、明亮圖像方面,比Micro LED更有效,但Micro LED更省電,在顯示稀疏圖像時比LCoS更有優勢。
光學引擎尺寸對比
Vuzix在CES 2023上展示了三款AR光機:Vuzix Blade的DLP方案、Micro LED合色棱鏡(RGB),以及Ultralite、Shield采用的單綠色Micro LED方案。其中,單綠色Micro LED的尺寸最小。
DigiLens Argo采用比較傳統的LCoS引擎(基于Omnivision方案,采用ASIC驅動),圖中的虛線指出了光學引擎對光波導的遮擋。正是由于這種遮擋,Argo鏡片上半部分看起來比較深,目的是隱藏這種缺點。Guttag指出,其他公司為了避免光學引擎遮擋視線,通常都會改變引擎的位置,但DigiLens卻沒這么做,因此Argo上半部分有一段較寬的黑色擋板,看起來就像是某種劉海。
Lumus研發陣列光波導已經近20年時間,早期的一維擴瞳光波導方案需要使用較寬的光學引擎,后來隨著二維擴瞳方案推出,光學引擎尺寸也得到縮小。而Z-Lens則采用了更小的光學引擎,引擎對光波導的遮擋也得到改善。
而OPPO Air Glass 2利用寬鏡框來隱藏光學引擎。
Z-Lens消除光波導氣隙層
通常,彩色衍射波導通常會將兩層或三層光波導疊加在一起,每層之間有氣隙,這種氣隙會造成額外的全內反射,因此需要增透膜來消除反射,提升光效。
Z-Lens采用的光波導和Lumus此前的方案不同,它不需要在光波導表面和封裝塑料之間留有空隙。這種空隙通常會導致光線在通過時產生損失或發散,還會帶來設計、成本等問題。因此通過減少氣隙,Z-Lens改善了這些問題。Guttag還指出,這種設計可以更好的集成處方鏡片或是保護層。
對比Avegant和ML2的LCoS引擎
Guttag指出,傳統的LCoS引擎尺寸比較大,而Z-Lens、Avegant、ML2所采用的LCoS引擎,尺寸得到優化,比常見的Micro LED光機更小,而且對光波導的遮擋減少。
在2022年時,Avegant曾展示一款L形光學引擎,其特點是大部分位于鏡腿位置,前部對鏡片的遮擋很小。這種設計的缺點,是會阻礙AR眼鏡的鏡腿折疊。
而在2023年,Avegant公布了新的LCoS引擎,特點是尺寸比之前縮小了65%(長15.6mm,寬12.4mm),可實現更輕量化的AR眼鏡設計,而且可以讓鏡腿有一定程度的折疊。此外,該方案可實現30°FOV、34PPD,其全彩模式的亮度在1500尼特以上,在戶外場景可以有限色彩顯示。
ML2則進一步縮小了光學引擎的尺寸,并將LED和LCoS光源放在光波導兩側,宣稱可實現2000尼特亮度、70°視場角。
對比Birdbath透光性
光波導AR眼鏡的透光率大約在80-90%左右,相比于Birdbath(透光率通常25%),光波導可透過更多環境光。
目前,市面上一些Birdbath AR眼鏡(比如Nreal、聯想A3)的設計與早期的ODG R6眼鏡相似。盡管ODG已經倒閉,但曾就職于該公司的設計師依然在AR行業,有的進入了聯想,也有的在Pulsar、DigiLens等AR公司就職。相比于ODG所使用的Birdbath光學方案,光波導方案為AR眼鏡帶來多項升級,比如外形更輕、更薄,而且適眼距更大、透光性更好、光效更高、更省電。由于AR眼鏡尺寸縮小,因此可以集成計算單元等更多元件。
前向漏光(eye glow)
在此前的文章中,Guttag多次強調AR眼鏡中常見的一種eye glow現象,這種現象與AR眼鏡的光路設計有關,由于產生了向前投影,AR光線不僅進入人眼,也會從鏡片外面透出,看起來就像是眼鏡在發光。這種現象在HoloLens 1和2、ML1和2頭顯上都比較明顯,常見的Birdbath AR眼鏡也存在該問題,但因為其透光性比較差,外觀看起來更像是墨鏡,因此發光問題看起來比較不明顯。
近年來,Dispelix、DigiLens、Lumus等公司正在嘗試改善AR的eye glow現象,其中Lumus采用的反射式光波導可以比較好的改善向前投影,DigiLens Argo也減少了eye glow現象。而Vuzix Shield,則還存在一些向前投影問題(也會照亮用戶臉頰)。OPPO Air Glass 2也有明顯的向前投影。
DigiLens Argo深度解析
DigiLens的光學方案以衍射光波導為主,此前曾展示接近成品的AR眼鏡原型,后來在2021年經歷了一次重大管理層變化,隨后業務戰略也發生了改變,主要分為三大塊:新興材料、光波導、AR智能眼鏡。在今年1月,該公司推出了AR眼鏡ARGO,不同于以往的AR原型,ARGO是其首款輕量化AR整機,主要面向to B場景。
為了進一步了解為什么DigiLens的業務從開發AR模組擴展到開發AR整機,Guttag向該公司咨詢了具體的商業模式,得到了關于其業務的詳細解釋:
1)授權光學解決方案:DigiLens向OEM廠商授權光波導制造工藝(可擴展打印、非接觸式復制),允許客戶在此基礎上設計和制造自定義光波導方案;這項業務主要針對可量產AR眼鏡的大公司,應用場景以消費級AR眼鏡為主;
2)to B AR眼鏡:向企業、工業客戶提供ARGO等AR整機,其特點是可批量供應,并可根據目標應用場景的需求定制,以滿足合規性和可靠性;DigiLens的AR整機將基于自研光學技術,由一個在企業級、工業級AR眼鏡上有豐富經驗的內部團隊打造(成員曾就職于Daqri、ODG、RealWear);
◎ 關于圖像質量
在過去幾年里,DigiLens的AR光波導技術在圖像質量上不斷提升,eye glow和圖像均勻性問題都得到改善,但在觀影、顯示照片上效果還不夠理想。盡管如此,ARGO作為一款to B產品,圖像質量只是其中一個賣點,產品的整體實用性也很重要。就像是HoloLens 2,盡管在顯示效果上存在彩虹效應等問題,但還是可以滿足一些企業場景的需求,比如顯示AR指示信息(箭頭、數字、線條)時,只需要清晰顯示幾種顏色就足夠實用。
◎ 關于FOV
ARGO的視場角為30°,用來玩AR游戲可能不夠用,但是在企業級AR場景則可以滿足。實際上,不同于VR,AR不需要很寬的視場角,大視場角不僅容易導致視覺疲勞,也會增加AR眼鏡的重量、功耗和成本。
◎ 關于功能
作為AR整機,ARGO內置了企業應用所需的多項功能,比如拍照/視頻、SLAM/3D深度/6DoF定位、Wi-Fi、GNSS、麥克風/揚聲器等等。此外,它采用一體機設計,內置了電池。與同樣是AR一體機的HoloLens 2(52°FOV)相比,ARGO的FOV更小,但圖像質量要更好。
◎ 關于語音操作
DigiLens管理團隊的部分成員來自RealWear,因此在工業級穿戴式設備上具有經驗。據悉,RealWear此前曾收購Kopin的可穿戴設備業務線Golden-i,該公司的智能眼鏡也參考了Golden-i的一些設計,比如支持優秀的語音識別功能,即使在吵鬧的環境中也能準確識別語音信息。同樣,ARGO搭載了5個麥克風單元,以實現更好的語音輸入效果。
在大多數企業級AR應用場景中,“免提操作”是一個關鍵的亮點,這指的是AR眼鏡可以通過眼球輸入、語音輸入來省去手柄,從而解放雙手,允許使用者一邊查看AR內容,同時一邊操作其他工作。
盡管手勢追蹤省去了對手柄的依賴,但依然占用使用者的手,而且手勢追蹤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通常不如手柄,在使用時容易讓人分心。另外,在輸入密碼、文字方面,手勢的效率相當低。
與此同時,如果語音輸入在吵鬧環境下也可以準確運行,那么它實際上在解放雙手上更有優勢。不過,這依賴于良好的語音識別技術,如果出現單詞、短語難以識別、錯誤識別的問題,那么用起來會比較麻煩,可能需要使用者多次修改和驗證。
◎ 關于頭帶設計
考慮到長時間使用的實用性,ARGO并未采用普通的鏡腿設計,而是將鏡腿尾部做得比較彎,更貼合頭部,類似于HoloLens 2頭箍和鏡腿的折中版。相比于HoloLens 2(566g),ARGO要輕得多(不到185g),但它比Nreal Light(106g)等BB方案的分體式AR眼鏡要更重。實際上,人的耳朵和鼻梁不能長時間承受太大重量,因此ARGO如果采用普通鏡腿設計,長時間使用可能會給面部帶來壓力。
不過Guttag指出,后腦勺上部能對分擔AR眼鏡重量的作用很小,因此彎曲的鏡腿并不能很好的抓取頭骨,AR眼鏡的重量還是會向前傾,除非將鏡腿環繞在后腦勺枕骨下方。
松下MeganeX也采用類似的鏡腿設計,區別是MeganeX在額頭采用了襯墊來提供支撐,而ARGO則是采用了一個較厚的鼻托來提供緩沖。Guttag認為,柔軟的厚鼻托并不能很好的緩解AR眼鏡的重量感,而且這種設計并不適合多樣的鼻型,而且很難和屈光眼鏡疊加使用。
除了貼合頭部的設計外,ARGO鏡腿尾部可選擇接入可調節綁帶,該綁帶設計簡單、輕巧,采用布面材質,主要通過書包上常見的塑料扣來調節長度。
◎ 關于前后配重
AR眼鏡重量的均勻分布很重要,因此HoloLens 2將電池等部件放在后腦勺位置,作為配重來平衡前部的顯示單元,從而優化頭顯的整體舒適性。盡管前后配重的設計減少了AR頭顯前部的體積,但整體還是比較笨重,而并沒有朝著AR眼鏡的方向去優化設計。
◎ 關于適眼距
HoloLens 2具有較大的適眼距,為用戶留出了佩戴普通眼鏡的空間。ARGO的適眼距并不小,可疊加額外的眼鏡來使用,但由于其人體工學設計,鼻托部分并沒有為普通眼鏡框留出空間。除此之外,ARGO的上半部部分有較寬的“劉海”,疊加屈光眼鏡會有一定遮擋問題。因此,用戶需要使用插入式屈光鏡片來調節視力。
插入式鏡片有一個缺點,就是可能會造成額外的eye glow效果,Guttag猜測可能是因為沒有使用理想的抗反射涂層。
Guttag指出,ARGO追求輕量化的眼鏡外形,而犧牲了對近視眼用戶的實用性。如果從舒適性和功能性出發,也許DigiLens可以采用不同外形、尺寸的光學引擎。
總結
長期來看,盡管Micro LED在尺寸等方面具有優勢,但現階段在圖像質量、色彩等方面還無法與LCoS媲美。因此,當前LCoS和光波導結合的AR方案會比Micro LED更加常見,LCoS不僅在尺寸、形狀上有競爭力,它還可以實現比現有Micro LED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FOV。
而且出于對成本、色彩、圖像質量的考慮,Micro LED在輕量化數據眼鏡中的應用比較有限(數據眼鏡僅通過AR來顯示箭頭等基礎信息,不需要顯示高質量視頻)。應用場景方面,單色AR數據眼鏡在企業級場景足夠用,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可能不大,消費級應用場景更傾向于觀影、玩游戲,對彩色顯示的質量、分辨率要求較高。
在光波導方面,Lumus Z-Lens的二維陣列光波導在圖像質量、效率方面比許多衍射波導更好,而且它的無氣隙封裝工藝也是一大優勢。盡管如此,當前大多數光波導AR方案基于衍射波導,原因是市面上供應的衍射波導選擇更多,而且容易定制。相比之下,二維反射波導技術主要由Lumus控制,而且其成本較高。
至于ARGO AR眼鏡,它體現了現階段硬件廠商在功能性和外形上的取舍,即AR眼鏡搭載的功能越多,其外觀越笨重,越不像普通眼鏡。通常,AR眼鏡設計以眼鏡形態為目標,但成品卻總是接近HoloLens的頭顯形態。參考:KG